【品質工程】管制圖的為什麼(6):Control Chart沒事不要調整參數?

Control chart特殊原因的成因

「過度調整」是造成管制圖Control Chart出現特殊原因的原因之一,那什麼是過度調整呢?
在IATF 16949的條文9.1.1.3就有提到過度調整這個現象,並且提醒大家要特別留意這現象的後果。
在戴明博士的著作「轉危為安」裡面,用了漏斗實驗這個遊戲範例帶大家了解這個現象。
從這邊也看得出來,整個車用品質系統條文的概念裡面有許多戴明博士的影子。

過度調整指的是管制圖管控的過程中間,我們僅僅依據單次偏離規格中心的變異而進行的調整;
談到過度調整就不能不談到漏斗實驗,這個實驗充分藉由調整漏斗的位置顯示出越是進行調整,鋼珠整體的位置分佈越是擴散。
漏斗實驗有四種情境,請參考上方超連結可以看到更多實驗的細節。

為什麼會越改越錯?

缺乏變異知識是造成過度調整的主因,由於組織不清楚事物天生具有變異的模式,誤將系統的變異解釋成單次的變異,忽略了系統變異的穩定性,強化了單次變異的特殊性,反而導致變異逐漸加大,越控制越失控。

實際案例1

Jeff在工作時遇到過度調整的進階版本很值得在網誌上說明,這是利用燈源進行光譜儀光源強度校正的例子。
光譜儀需要針對某波長的強度進行量測,以便控制機台之間的變異不要太大。量測環境使用一台標準機進行環境光源的確認,每天一到兩次,標準機量測到的數值則會成為基準線,提供後續生產的機台量測使用。

注意到了嗎?這裡的過度調整出現在標準機量測的過程裡面。由於量測誤差的緣故,每次標準機量測到的強度一定不會一樣,這個充滿變異的數值卻成為生產機台的「基準」。由於基準變來變去,我們幾乎可以100%確定這項產品功能會充滿了無法控制的變異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戴明博士稱過度調整為「Tampering亂搞」。希望各位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留意過度調整的問題,並且別再亂搞了。

實際案例2

Jeff在FPC軟板廠工作時又遇到類似的狀況,軟板的蝕刻線往往被規定要做首件確認。首件確認的目的是檢視蝕刻的線寬線距有沒有符合圖面規格,這件事其實沒太大意義,但更糟糕的事情是:

首件檢查的結果若發現線寬較粗偏規格上限,產線人員會去調降蝕刻線的參數,例如:線速。
將線速調慢可以增加產品待在蝕刻液裡的時間,蝕刻的量就多一些、線寬就細一點。

這樣做的結果簡直糟透了,我請他們先停止調整,再請他們想辦法調出資料,並開始繪製停止調整前後的線寬管制圖;
停止調整前的管制圖,因為產線會隨時調整參數,所以管制圖的變異很大、忽上忽下的;
停止調整後的管制圖,因為產線不再調整參數,所以管制圖的變異變得很穩定、進入了統計穩定的狀態。
在會議上我拿出這兩張管制圖給與會者們看,這就是他們犯下的錯誤:「過度調整」。

Control chart骰子模擬器
Control chart骰子模擬器

參考文章

【品質工程】管制圖的為什麼(3):Control Chart要先看R chart再看X-bar chart ? Why should study R chart then X-bar chart?

【品質工程】管制圖的為什麼(4):Control chart量測設備量測解析度重要嗎?

相關課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